水污染水源水質監測解決方案發表時間:2022-07-18 16:04 水源水質在線監測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學物質造成水的使用價值降低或喪失,污染環境的水。污水中的酸、堿、氧化劑,以及銅、鎘、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機毒物,會毒死水生生物,影響飲用水源、風景區景觀。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時消耗水中的氧,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盡后,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硫醇等難聞氣體,使水質進一步惡化。 日趨加劇的水污染,已對人類的生存安全構成重大威脅,成為人類健康、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據世界權威機構調查,在發展中國家,各類疾病有80%是因為飲用了不衛生的水而傳播的,每年因飲用不衛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萬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稱作"世界頭號殺手"。 水體污染影響工業生產、增大設備腐蝕、影響產品質量,甚至使生產不能進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響人民生活,破壞生態,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損害很大。 水源水質在線監測指標應符合下列規定: 1、河流型水源應監測 pH、渾濁度、水溫、溶解氧、電導率等指標,水源易遭受污染時應增加氨氮、有機物或其他特征污染物指標; 2、湖庫型水源應監測 pH、電導率、渾濁度、溶解氧、水溫、總磷、總氮等 指標,水體富營養化應增加葉綠素 a 或藻類等指標,水源易遭受污染時,應增加 氨氮、有機物或其他特征污染物指標; 3、地下水水源應監測 pH、電導率、渾濁度等指標,當鐵、錳、砷、氟化物、 硝酸鹽或其他指標存在超標現象時,應增加相應指標; 4、進廠原水源應監測 可能對后續水廠生產產生影響的相關參數; 5、水源存在咸潮影響風險時應增加氯化物指標; 6、對規模較大、污染風險較高的水源可增加毒性指標; 7、水源存在重金屬污染的風險時,應對重金屬進行在線監測。 水源在線監測頻次與核對時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1、水源在線監測頻次的設定應能及時反映水質的變化。水源水質采樣頻率每 1h 不宜小于 1 次;發生咸潮或水質變化波動大時應增加檢測頻次,每 1h 不宜小 于 4 次;特定項目的檢測頻次每 2 h 不宜小于 1 次; 2、水質在線監測頻次應滿足當地水質調控的時限要求,水源出現污染時應增加監測頻次; 3、在線監測數據異常時應核對,確認數據異常的原因,同時提高水質監測的檢測頻次。 水質監測系統數據采集 水質監測采集系統采用信息控制與處理、人工智能、自動化、物聯網及多媒體等技術,集水質參數在線采集、無線傳輸、智能處理、超限報警、遠程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水質監測解決方案。 該方案通過水質監測站將采集到的水質(COD、PH、氨氮、溶解氧、余氯、濁度、水位、水溫、電導率、懸浮物、葉綠素、藍綠藻、離子)數據以GPRS/4G的方式上傳至環境監云平臺,具有集中監控、遠程操控、數據實時查詢、歷史數據曲線查看、數據異常報警、集中大屏顯示等功能。 水質監測系統管理規定 一、水質在線監測系統數據庫應符合下列規定: (1)數據庫應具有開放性,并應具有足夠的數據庫容量和網絡共享功能、可擴充性和可快速檢索的功能; (2)應便于維護、備份和數據庫應用開發。系統軟件應具有對原始數據的保護功能,防止人為修改原始數據。 二、水質在線監測儀應具備模擬量和數字量的輸出能力,應配置模擬量輸出范圍為 4mA-20mA 的 RS-485 或其他數據傳輸接口。采集值與儀器測量值誤差不應大于儀器量程的 1%。 三、在采集水質測定數據時,應包括該數據的采集時間、對應的水樣采集時間, 可根據需要上傳電源故障、校驗、設備維護、儀器運行狀態等數據。 四、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可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采集在線監測儀的數據。數據采集通信與傳輸應完整、準確、可靠。 五、數據傳輸應盡量采用專網傳輸。如需在公網上傳輸,則應采用加密手段。 六、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的數據審核應符合下列規定: (1)水質在線監測儀及數據傳輸系統工作狀態正常,測量值能反映水質的實時狀況的數據為有效數據; (2)應通過數據有效性審核判斷數據有效性,不能通過數據有效性審核的測量值為無效數據。 七、數據有效性審核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在線監測儀工作狀態異常時,測量值可視為無效數據; (2)在線監測儀校準及維護期間的數據視為無效數據處理,但應對該時段數據做標記,作為儀器檢查和校準的依據予以保留; (3)測量值短時間出現急劇上升或下降,核對后可視為異常數據處理; (4)測量值長時間連續不變時,應通過現場檢查、質控等手段來識別,再做處理。 八、若具備自動校準功能的在線分析儀在校零和校標期間,發現儀器零點漂移或量程漂移超出規定范圍,從上次零點漂移和量程漂移合格到本次零點漂移和量程漂移不合格期間的檢測數據應作為無效數據處理。 九、從上次對比試驗或校驗合格,到此次比對實驗或校驗不合格期間的在線測量數據應作為無效數據。 |